各二級學院、各部門:
為鼓勵全校廣大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更好地凝練學校辦學特色,及時總結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成效和經驗,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并為申報省級教學成果獎做好培育工作,經學校研究,決定開展2023年校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在學校從事全日制教育教學工作(含教學研究、教學管理和教學輔助)中做出突出貢獻,經過兩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校產生了一定影響的集體或個人,均可申報教學成果獎。過去已經獲得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勵的教學成果,近三年無重大突破和創新的項目不再申報。學校將在本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中擇優推薦申報省級教學成果獎。
二、成果申報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一)主要內容
申報的教學成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反映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突出教育教學改革,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產生明顯效果。以著力解決高質量教育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熱點或教學前沿問題為目標,提出新的理論見解、對策建議以及解決方法,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應用性,并在教學中實踐且實施效果顯著,在同類院校、同類學科具有應用推廣價值,或者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果。
各學院可圍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五育并舉,創新創業教育,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建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一流專業建設,一流課程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課程教學與評價模式的改革創新、教學質量保障建設與教學運行管理等內容。主要包括在學科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師“雙能”素質提升、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資源條件建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教學成果。
(二)要求
1.成果完成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為人師表。
2.申報的教學成果,原則上應以各級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或質量工程項目、高質量教學研究論文論著為基礎,其它教改水平顯著、效果突出的成果也可申報。
3.成果應經過兩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實踐檢驗的起始時間,應從正式實施(包括正式試行)教育教學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定方案的時間。截止時間為推薦申報成果獎的時間。
4.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應直接承擔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直接參加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施全過程,并做出主要貢獻。調離學校人員、借調外聘人員不能擔任第一完成人。
5.教學成果由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共同完成的,由共同完成單位或個人聯合申請。鼓勵整合全校優質資源、校際聯合、校政企研合作共同開展研究的教學成果申報。對于跨校合作的成果,只受理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成果。教學成果獎申報成功后,不得隨意更改排名。
6.每項成果不限主要完成人人數和主要完成單位數;每人參與報獎的成果不得多于兩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不得多于一項。
三、申報材料
1.《滁州學院教學成果獎推薦書》(見附件)、教學成果應用及效果證明等相關材料。
2.能夠反映成果質量和水平的論文、獎勵、報道、研究報告等支撐或旁證材料。成果如為教材,須提交教材封面、出版信息頁、目錄及精選內容。
四、評審程序及時間安排
1.7月25日前,各學院組織學習研究有關文件制度,認真分析近兩屆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情況;深入宣傳、廣泛動員,在以往取得或結題的各級相關教科研課題成果基礎上,充分論證,確定申報人員和團隊。
2.8月28日24點前,項目負責人將定稿的推薦書上傳至學校質量工程項目管理系統(http://192.168.85.181/);9月1日24點前,二級學院完成學院審查、推薦任務,并將系統中輸出的成果獎申報匯總表(1份,需加蓋學院公章)上傳至質量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逾期系統自動關閉。
3.9月中旬,教務處組織專家對申報成果進行評審,產生2023年校級教學成果獎名單,并公示結果。
五、有關說明
1.各二級學院、各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管理和協調,組織教師積極申報。
2.“雙肩挑”人員應從業務所在二級學院申報。
未盡事宜,聯系教務處王老師、周老師,聯系電話:15543573856、3510044。
附件:教學成果獎推薦書.doc
滁州學院
2023年7月16日